曾在去年《胡士托風波》上映的期間,看過李安導演的一則專訪,當時國內外影評人對《胡士托風波》給予相當多的負評,讓李安跳出來為電影澄清,整篇文章相當有意思的是,李安對於影評人所下的註解,他說:「我相當同情影評人,基本上一天會去看五部電影以上的人,都不是正常人,也不是真正愛電影的人。被迫看這麼多電影,然後要極盡痛苦的擠出文字,來批評、來批判你的作品,這已經喪失看電影的樂趣,因此創作者就要擺脫那些評論,否則就會被限制住。」在我看完這一小段文章之後,深深影響到我對於看電影這檔事,有了更深層的思考。電影、音樂、藝術,這些作品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像一把鑰匙,有時能打開民眾心裡那一扇被緊閉的門,有時候可能沒辦法。影像和聲音對不同人所產生的主觀意識,是如此的堅固不破,每個人都可以透過文字抒發內心情感,讓陌生者產生共鳴。但你卻不能像一個偷賊,到處去掠奪別人心中的那一把鑰匙,大肆反駁、強迫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這個觀點不管是正面還是反面,一點意義也沒有。講好聽一點這種現象叫做公眾評論,講難聽一點稱做筆戰,欣賞作品若不能以開心單純的角度去體會它,我認為在學習藝術這門學問,是相當辛苦的,這也是創作者和評論者所該具備的素養。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充滿性犯罪、種族歧視、反叛的美國 50 年代,同樣也是藍調、搖滾樂嶄露頭角的年代,在芝加哥孕育出包括伊特珍、穆迪渥特斯等等的傳奇歌手。由 Sony Music 出資,找來奧斯卡影帝安卓亞布洛迪、金球獎最佳男主角傑瑞弗萊特以及碧昂絲共同主演的《Cadillac Records 藍調傳奇》,故事要先從1941年的窮酸小夥子 Leonard Chess 說起,在當時因為經濟條件不佳的情況下向女友求婚,遭逢對方父親的的拒絕與鄙視,發誓總有一天也要開一輛拉風的凱迪拉克。不料原本只想安穩過生活的 Leonard Chess 卻在自己投資的小酒吧有了人生的轉變,這個酒吧在當時聚集許多黑人音樂表演者,這也讓 Leonard Chess 心中激起一個念頭,首先買下一間名為 Aristocrat Records 的小型唱片公司,再與弟弟 Phil Chess 共同合資改名為 Chess Records,遊說當時在自己酒吧駐唱的歌手加盟,從最早加入的吉他高手穆迪渥特斯以及口琴才子 Little Walter,兩人的音樂作品一發行隨即替 Chess Records 贏得名聲,也幫公司賺進大把的鈔票,進而 讓 Leonard Chess 發下誓言,只要期下的歌手肯努力,就贈送一台當時被視為財富象徵的凱迪拉克做為獎賞,而這也就是電影《Cadillac Records》名稱的由來。爾後 Leonard Chess 還挖掘了叛逆不羈的 Chuck Berry、性感美豔的伊特珍等等在藍調/搖滾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歌手。滿懷理想的白人老闆以及才華洋溢的黑人音樂者,締造了橫跨 50、60 年代輝煌的藍調音樂王國。
《藍調傳奇》改編自真實故事,藉由飾演 Willie Dixon 的賽德里克以 DJ 口吻敘述,他與這些在 Chess Records 唱片公司奮鬥的音樂好友們,大家從默默無聞到意氣風發,並見證從藍調音樂發展出去的搖滾樂浪潮席捲全球,全片採用大量的音樂貫穿整部電影,想當而然原聲帶必定是非常精彩。除了碧昂絲、Mos Def 本身就是以歌手出道,其餘演員皆未受過專業音樂訓練,但不得不佩服的是這些初試啼聲的作品,絕對會讓影迷以及樂迷大呼過癮!原聲帶製作人請到 Steve Jordan 統籌篩選曲目,音樂總監由 Leonard Chess 的兒子 Marshall Chess 出任,負責指導演員重新詮釋歌曲的唱法,試圖把音樂品質回到最原汁原味的黑膠唱盤時代。雙CD豪華版完整收錄26首歌曲,首先拉開音樂序幕的〈I'm a Man〉是入選《滾石雜誌》「史上最偉大的 500 首」歌曲〈Mannish Boy〉,由穆迪渥特斯取樣當時好友 Bo Diddley 的版本,強烈的重拍節奏成為本片原聲基調;飾演藍調女王伊特珍的碧昂絲,從世紀傳唱情歌〈At Last〉再到聲嘶力竭請求愛人的〈Trust In Me〉都唱出濃濃經典味道;當然更不能錯過入主「搖滾名人殿堂」的〈Hoochie Coochie Man〉,這首 1954 年由穆迪渥特斯擔任主唱,Little Walter 負責口琴,Willie Dixon 彈奏貝斯等一群好友共同創作的音樂受到熱烈讚賞;Mos Def 飾演的搖滾樂先驅 Chuck Berry,把〈Maybellene〉、〈Come On〉多首豪放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Amanda Ghost 量身為電影創作的新曲〈Once In A Lifetime〉,入圍 2008 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深受好評;整張原聲帶除了老歌翻唱還收錄了符合藍調風格新曲,包括節奏藍調 / 福音團體「瑪莉二人組」〈The Sound〉,碧昂絲的胞妹索蘭芝〈6 O'Clock Blues〉,東岸饒舌猛將Nas的〈Bridging The Gap〉也因為取樣〈Mannish Boy〉入選。豪華版原聲帶還特別收錄貓王原曲〈My Bebe〉,以及出現在電影理的懷舊配樂〈Juke〉和〈Radio Station〉,最後由 Q-Tip 與 Al Kapone 獻上向前輩致敬的〈Evolution Of A Man〉饒舌版作為謝幕。《Cadillac Records》宛如時空隧道,帶領歌迷重返當時動盪不安、衝突的時代,卻也感受到藍調傳奇發展的美好時光。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第 81 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圓滿落幕,美國一些娛樂媒體開始評論此次的節目安排,首先就來看《娛樂周刊》列出的本屆「13 個最好與最差」的橋段。果不其然歌舞秀《The Musical is Back》首先被點名,破碎的表演根本在浪費時間;再來就是布裘珍三人終於在同一場合碰面,製作單位卻不敢拍,宛如愛逗狗又怕被狗咬的死小孩。至於最佳的部分由「最佳女配角」得主《情遇巴塞隆納》潘妮洛普克魯茲拔得頭籌,當然不可以錯過「最佳原著劇本」得主《自由大道》達斯汀藍斯,讓人不捨卻充滿光明面的感言。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台前,演員時而盡情的擺動身軀,時而又站在角落忘情的引吭高歌,下了璀璨的舞台,在幕簾後面的化妝間填滿暈黃射線,四散周圍的木箱裝滿著華麗戲服。此次奧斯卡舞台設計就把這些復古傳統道具搬上典禮,依照主題分別陳列在「最佳化妝」、「最佳藝術指導」以及「最佳服裝設計」三個頒獎現場,讓人更可以感受到此次以歌舞為主題的精神-「紅幕」。另外大會並把嘉賓座位往前挪,貼近舞台的調整,減少台上與台下隔閡。而此次最大的驚喜莫過於「演員類」的部分,影藝學院依照入圍項目剪輯歷年得獎者的片段當作導言,並且在不分屆數的情況下找來五位得主,依序擔任本屆入圍者的引言人,除了有傳承意味,更有考驗入圍者是否有充分的信心和實力站上這個舞台;尤其在歷屆得獎者的幽默介紹下,入圍者可說是懷著戒慎恐懼的心情等待揭曉時刻。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每年的奧斯卡音樂節目編排上,往往會有特別性的主題演出,此屆由於一部分的時間挪去〈The Musical is Back〉歌舞秀,再加上今年別出心裁的在演員類頒獎過程占用了極大的時間,使得純演奏類的時間分配上,被大會壓縮的很短,讓樂迷聽的非常不過癮。在今年 5 部作品中《貧民百萬富翁》的表現稍微吃虧,原因在於《貧民百萬富翁》的音樂元素採用大量的打擊樂器,讓影藝學院的安排交響樂團,只能以〈Latika’s Theme〉這首抒情曲,勉強搭配其他像是本身就擁有良好條件的《班傑明的奇幻旅程》、《聖戰家園》,讓《貧民百萬富翁》無法施展熱情奔放的印度主調。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奧斯卡為了提振收視率,在表演節目上花很多心思邀請當紅偶像來抬轎,扣除開場休傑克曼獨自 SOLO 以及和安海瑟威對唱的橋段,真正由藝人表演的節目可細分為三段,分別是以《The Musical is Back》為名的歌舞秀、皇后拉蒂法向大師致敬的單元〈I'll Be Seeing You〉,與入圍三首「最佳原創歌曲」的組曲表演。最讓觀眾所期待的《The Musical is Back》到頭來卻是有點失望,很明顯的看以看出是巴茲魯曼的作品,拼貼式歌曲加上混亂的舞蹈讓人看的霧煞煞,而且滿可惜的是主配分的很明顯,「歌舞青春 A 組」和「媽媽咪呀 B 組」完全淪為邊緣化的配角,甚至融入背後的舞群,從頭到尾只有看到碧昂絲與休傑克曼的雙人秀,浪費了六個人很好的表演素材;眾人用歌聲串起歌舞電影的主題曲同時,曲目之間的銜接也略顯不搭,整體來說是相當普通的演出。第二段「最佳原創歌曲」的表演展現濃厚的印度風,入圍《瓦力》〈Down to Erath〉原唱者 Peter Gabriel 因為影藝學院只給一分鐘的演唱時間,認為無法傳達此首歌的精神因而拒唱,所以主辦單位找來同樣也有葛萊美加持過的靈魂歌手約翰傳奇,此次表演功力也相當具有水準,但最後為了融入 A.R. Rahman 的〈Jai Ho〉,兩首截然不同曲風的歌曲攪和成一塊著實詭異,是第二段唯一的小敗筆之處。第三段皇后拉蒂法的演出相當平順,沒有特別突出或突兀的地方,但演唱功力也是堪稱一流。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第 81 屆奧斯卡金像獎典禮倒數 6 小時,一如往常的來票選我喜愛〈紅色標示〉的演員和影片,綜合我眼觀的「潮流」、「媒體」、「演員風評」、「題材」四種標準,來選擇我喜歡的,所以這不是預測得獎名單,僅列出重點獎項。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出身在 1952 年德國巴伐利亞的一個小鎮少女 Anneliese Michel,16 歲的那一年因為癲癇症發作,長期接受藥物控制卻不見好轉的情況下,Anneliese 與家人相信是邪魔附身所致,轉向教區的神父求援進行所謂的驅魔儀式,無奈 Anneliese 精神不穩定外加長期厭食症的因素最終死於病榻,事後家人與神父紛紛遭到拘捕,檢察官控告他們寧可相信驅魔卻不接受正規醫療,以謀害親身女兒的罪名起訴這些人。這對父母和神父被關了一陣子後因為輿論壓力和證據不足被法院釋放,事後神父提供一捲錄音帶,試圖還原當時驅魔儀式的現場,卻讓民眾嚇的魂飛魄散,因為錄音帶裡的 Anneliese 所說的內容充滿髒話與詛咒之詞,更叫人打寒顫的是 Anneliese 以雙聲交疊發音,時而像男人聲音般的低沉,時而像女巫做法的尖銳嗓音。這捲錄音帶曝光後,相信 Anneliese 被邪魔附身的民眾比例大幅增加,好奇的目光也轉向當時驅魔現場的 Anneliese 初戀男友,不過他不願對此事件做任意見陳述,因為他也被弄迷糊,不知到底誰對誰錯。日後經過媒體不斷的繪聲繪影下,這段錄音也流傳於各大影音串流網站,Anneliese Michel 事件也成為德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樁無法破解的靈異檔案。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看完《Brideshead Revisited 慾望莊園》也有一陣子了,說實在的要提筆寫一點小心得卻很困難,此次劇組把小說甚至是最初的影集版本《夢斷白莊》,轉換成九十分鐘的電影所屬不易。以預告片來看,電影版剪輯的相當精彩與成功,用一種灑狗血的方式迅速帶出整部片的主題,可惜的是電影內容平淡無趣,對一個非天主教或是基督教徒觀眾而言,此部片是非常讓人想昏昏欲睡的,不過以藝術的眼光去看待,此部故事就宛如一個精品,端看觀眾用什麼角度去窺探這部作品。
因為時間的考量,導致有很多的部分電影直接簡略我認為滿可惜的,尤其最重要的一場也就是海上郵輪的相會,當電影版以這段當做全片的第二個回憶點,就可以知道其重要性。朱莉亞與查爾斯在郵輪從巧遇,到決定拋開自己的婚姻,兩人的另一半,西莉亞和雷克斯其實都有外遇的不良紀錄,所以在影集中郵輪那一場戲,西莉亞再次向查爾斯坦白自己又跑去幽會情人,查爾斯才毅然決然要了斷這樁婚姻,當然不可置否的,查爾斯長期暗戀著朱莉亞也是離婚的藉口之一。這個橋段在影集有很多細膩的描述與鋪陳,絕非電影版那樣猶如乾柴遇到烈火般的讓人摸不著頭緒。關於查爾斯與賽巴斯汀的戀情,兩人在影集中也有很多的曖昧描述,己乎可以篤定查爾斯是打從心裡愛上賽巴斯汀,無奈賽巴斯汀酗酒而逃離白莊,兩人關係才趨於冷靜。在電影版朱莉亞的訂婚宴中,賽巴斯汀把臉湊上去親查爾斯卻被狠狠回絕,導致兩人關係破裂實在是很無厘頭。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 81 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九強出爐,國人寄予厚望的《海角七號》確定提前出局,逛了很多台灣電影版,覺得某些網友還滿有趣的。自己也很早就看了《海角七號》,全片我認為只有主題曲「國境之南」真的很棒,其他的部分真的就還好,《海角七號》先前角逐金馬再到金球與奧斯卡失利,都讓我覺得網友和媒體過度吹捧這部電影,好在李安導演出席金馬獎,親自「鎮壓」了這股氣勢,如果有注意李安導演在金馬前後對《海角七號》的媒體訪談,其實不難看出李安有「MURMUR」了一下這部電影。以下這篇是我看過很多《海角七號》影評,認為符合客觀以及我也很認同的心聲,借這一次機會轉貼出來,節錄 4 段來自「動畫筆記本」部落格,格主是一位旅居美國的資深台灣動畫師。要閱讀全文請造訪格主的家。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我的人都應該知道除了《獅子王》之外,很不喜歡迪士尼的卡通,近年只要是迪士尼出品的動畫片,一看完我都會把它批鬥到體無完膚,尤其《未來小子》這一部。向來以說教成分居高的迪士尼,在《未來小子》所要傳達的「教條觀念」達到極致,雖然迪士尼出發點是良善的,但給小朋友的不是獨立思考,而是強壓式的灌輸思維,在我眼裡看來實在是可怕至極,簡直在荼毒小朋友的心智。今天又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看了《Bolt 雷霆戰狗》,看完真的讓我又驚又喜,不禁馬上來推薦這部迪士尼出品非皮克斯製作少數好看的佳片。《雷霆戰狗》是一部公路電影的動畫版,故事敘述波特藉由冒險旅程認識真正的自己;影片沒有太多煽情的片段,而是加入了很多迪士尼以往不會用到的元素,讓我一度以為這根本就是皮克斯的作品!例如影片中電視台老闆對製作人說的話「這種老梗的橋段,18 到 35 歲的人根本不會看。」這一段話也正中迪士尼動畫在這一個年齡層的流失,當然還有小女孩的父親被綁架時的場景,選用了《X 戰警》中 X 教授的心靈控制室,倉鼠在充滿霧氣的塑膠球裡畫了一個《黑暗騎士》小丑臉、鬆餅店的吉祥娃娃根本就是海綿寶寶翻版,這當然還不包括波特本身,身上有閃電的標誌、充滿源源不絕的超能力、名字還叫做 Bolt 波特,猜到了嗎?就是魔法少年 Harry Potter 哈利波特!好萊塢亂象讓一隻小白狗道盡一切。會心一笑、諷刺魅力遠遠勝過以往迪士尼最愛的善惡分明、說教大作戰,創意成分在最後發威的獅吼功畫下一個驚嘆!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鬪茶》這一部電影也是當時很想看但又錯過檔期的片,終於等到 DVD 發行結果跟《九降風》一樣太過期待反而落空。很喜歡《鬪茶》的故事性,兩族的鬪茶之爭綿延數百年,其中一族的祖傳秘茶因為戰亂失傳,導火線則是唐宋時期日本的留學僧侶引起。原本以為可以在這部電影學到中國茶與日本茶道的知識,但很可惜是一開始的動畫就讓外行人看破,明明是中國人的茶,畫面呈現出的製作方法卻是用日本的茶道步驟,歷史背景錯亂,中日製茶的方式竟然混在一起,電影還沒有演到一半就讓人心生懷疑;整部片很像霧裡看花,看不到中日茶有何分別也沒有令人感動的地方;演員的部分只有金士傑演的老師最好,其他人的演技都在比差,周渝民還是最適合演《貧窮貴公子》這種調調,尤其是曾志偉飾演的「陸羽」和旁白,可能本身就具有喜感,再加上獨特的香港國語腔,讓這部台日片更添詭譎與發笑之處。
《鬪茶》★☆(1.5 / 4)演員都在互比誰的演技差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決戰異世界》算是我個人繼《X戰警》之後,最喜歡的一個英雄式系列故事,這一部不是由漫畫改編,卻如此扣人心弦的原創的電影,以狼人及吸血鬼這兩種未知的神秘事物作為故事主題,光是第一集敘述狼人與吸血鬼的恩怨情仇,就讓人為之著迷,很難想像幕後的編劇群在編寫這部電影是如此的心思縝密,人、事、物之間的環環相扣,沒有太多的矛盾與衝突,幾乎讓人找不到可以挑剔的地方。第二集《Evolution 進化時刻》追本溯源回到狼人與吸血鬼的誕生,雖說前因後果交代清楚,結局卻也埋下續集的伏筆。再次讓影迷苦等三年,即將在明年一月推出的第三集《Rise of the Lycans 狼肯族的崛起》,同樣是《決戰異世界》原班人馬的演員與劇組,不過影迷卻大感失望,主要就是女主角凱特貝琴薩隨著執導一、二集的導演老公里恩,退居幕後擔任製片並一起從事撰寫《決戰異世界》的故事發展,凱特曾接受過訪問表示:「我很喜歡劇中席琳這個角色,不過連續接演了兩集我不想因此被定型。」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迪士尼分別在今年推出兩部長篇動畫《Ratatouille 料理鼠王》與《Meet the Robinsons 未來小子》,這兩部動畫雖然都是掛著迪士尼公司出品,不過實際上《料理鼠王》的製作是由皮克斯負責,迪士尼只負責行銷與發行的部分,尤其在電影上映後贏得一致的好口碑,大家似乎忘了《未來小子》才是正宗迪士尼血統出身的動畫。迪士尼與皮克斯這對歡喜冤家,在早期半合作與半競爭之下,皮克斯所製作的動畫屢創佳績,尤其在 2003 年推出《Finding Nemo 海底總動員》造成前所未有的轟動,其中一個新聞點在於它幹掉稱霸九年影史動畫票房冠軍《Lion King 獅子王》,縱使《海底總動員》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多半被迪士尼所瓜分,但還是給了迪士尼重重一擊,因為迪士尼深怕自己動畫王國一哥的位置,遲早會被皮克斯這個小老弟給擠了下去。為了扳回面子,迪士尼在 2005 年推出自家首部 3D 作品《Chicken Little 四眼天雞》,只不過搞笑意味濃厚,嗅不出迪士尼味道,評價呈現兩極化現象。至於什麼是迪士尼味道?就是溫馨故事的背後隱藏可怕的商業教條,而今年的《未來小子》終於做到了。
《未來小子》大玩時空跳躍的議題,敘述孤兒小路為了尋找親生母親,發明了一台能夠產生回憶的機器,不料成果發表會的現場遇到壞蛋竊取,小路就與來自未來世界的小威一起乘坐時光機展開冒險旅程。《未來小子》整體來說是一部相當有可看性的動畫,只不過電影節奏稍快,讓人記不起劇情裡眾多的人名。小路、小威與壞蛋可以很早就從影片剛開始嗅出三人的微妙關係,縱使「邏輯」觀念沒有處理好,但依然不會影響觀影的樂趣:結局五分鐘是全片的精華,感人的驚喜配上結尾由羅伯湯瑪斯所演唱的主題曲(Little Wonders),催淚效果可以說絕對比《料理鼠王》高。正當感動迪士尼能跳脫商業教條之餘,還能達到激勵人心的同時,讓人傻眼的景象突然出現,影片結束不是工作人員名單,而是迪士尼向觀眾寫的一段箴言,這就是迪士尼在溫馨故事背後所隱藏的可怕教條。這一段箴言在影片中屢屢出現,沒想到結尾竟然再次向觀眾洗腦。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976 年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恐怖片《Carrie 魔女嘉莉》,改編自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Carrie」同名作品,此部電影被譽為青少年恐怖片之先驅,包括《驚聲尖叫》、《致命砍人節》、《奪命電話》等片都有它的影子。《魔女嘉莉》劇中敘述名為嘉莉的少女在班上受到欺負與排擠,就在畢業舞會的這一天嘉莉受邀參加,滿懷期待自己的生活將重新開始,沒想到同學的惡作劇,導致一場無法挽回的悲劇就此發生。
《魔女嘉莉》在上映之初受到極大的爭議,少女裸露、性暗示、弒母、等等許多的人性黑暗面,讓某些國家把《魔女嘉莉》列為限制級甚至是禁片。《魔女嘉莉》是一部令人感到遺憾與感傷的電影,同時也探討出人心險惡的一面。遺憾一顆極度渴望被愛的心,受到家人與同學間一再的踐踏,間接突顯出班上受到排擠的學生,在每所學校幾乎都會發生,但沒有有效的管理機制,往往淪為被害者的痛。另外人心的險惡,在電影中巧妙將 Sue 這個角色投射到觀眾的心理,就在觀眾跟隨著電影走向高潮,峰迴路轉的劇情,在最後一刻發現原來整部電影一直在試探觀眾們,原來觀眾也淪喪為邪惡之心,讓人不得不佩服原作史蒂芬金、導演、以及演員的功力。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新力在 2006 年推出的第一部 3D 動畫作品《Open Season 打獵季節》,精緻細膩的畫功與如同真實熊毛的動畫操作讓人感到驚喜,而在今年推出的第二部作品《Surf’s Up 衝浪季節》,新力不單單只要賣企鵝的可愛臉蛋,還要向皮克斯挑戰自己也有說故事的能力,劇情也從純粹娛樂取向轉為人文關懷。
在電影《衝浪季節》藉由衝浪來比喻人生的價值觀,不管是政治、文化、藝術、還是運動,在任何一項的技能或是領域中都有頂尖的強者,電影用衝浪、企鵝來傳達強者的心路歷程,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當強者無法超越自己突破現有標準,他們所被外界關注的壓力,加上民眾的期盼下,強者們所承受的壓力絕不是一般人所能夠想像。或許看到海報上印著「A True Story」,中文翻成「以鵝傳鵝的真實故事」感到可笑(這裡當然沒有原詞「以訛傳訛」的貶意),不過當電影欣賞完畢,你會發現自己的確經歷一場清涼又美好的真實旅程。《衝浪季節》的首要賣點就是「海水」,一波接一波的浪花打在銀幕上,逼真的程度有向《Finding Nemo 海底總動員》較勁的意味,充滿熱情與陽光活力的歌曲搭配著高潮起伏的劇情。故事、創意、訴求三項皆具備的《衝浪季節》,如果沒有意外絕對是 2008 年奧斯卡「最佳動畫」入圍準名單。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歐美天主教徒或是基督教徒,對這種上帝與魔鬼的信仰戰爭電影,向來都以高標準來審視,如果撒旦力量強於上帝,又加上電影所要表達的核心價值沒有發揮出來,淪為一般通俗劇情片,那麼這電影大概就要遭殃了,所以《The Reaping 報應》的評價不高其實並不意外,但我認為還是近期妖魔驚悚佳片之一。《報應》故事敘述一名女傳教士凱薩琳因為受神父之邀前往蘇丹幫助災民,沒想到一行人抵達蘇丹,旱災、死亡率依然持續攀升,凱薩琳與丈夫還有小女兒被部落村民認定是惡魔派來的「外來客」,部落巫師與村民聯合把凱薩琳的丈夫與小女兒當作活人獻祭,希望部落藉此得到平靜,而在得知失去小女兒後的凱薩琳,同樣也失去了對上帝的信仰。
《報應》有一點點《天魔》與《失嬰記》的影子,同樣也是有撒旦轉世到人間,同樣也有對上帝信念的遲疑,同樣也有母親對孩子的真摯情感。不過《報應》不單單只有妖魔與上帝的「信念」之爭,它跳脫神職人員必須受盡精神與皮肉之苦,才能達到驅魔的制式化規則,《報應》到了結尾前二十分鐘來個大翻盤,變成了一種解謎式的驚悚片。《報應》的架構以聖經中的「十災」為基礎,劇中信仰撒旦的「海文鎮」村民,為了使撒旦以「完美」之姿降臨於世,所以不斷殺害次子獻祭撒旦。上帝企圖挽救崇拜撒旦的村民,派遣天使降臨到「海文鎮」,並不斷用「十災」告誡村民,殊不知天使的力量強大,村民得知計畫將被破壞,發現唯有神職人員才能殺掉天使,村民只好誘騙凱薩琳到「海文鎮」調查「十災」的真相,實行殺死天使的計謀。《報應》的英文片名 The Reaping 其實有雙關語「報應」與「收穫」的意思,村民用活人獻祭取悅於撒旦希望獲得庇祐,這個舉動也招來上帝的懲罰獲得報應,「海文鎮」的英文發音「Haven」與天堂「Heaven」一樣,看似歡樂的小鎮其實充滿著邪教的陰影,其中運用特效把各種災難呈現的相當有看頭,不容錯過。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妹妹揹著洋娃娃,走到花園來看花。娃娃哭了叫媽媽,樹上鳥兒笑哈哈。」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台灣童謠,在前一陣子莫名其妙的成為了一則靈異故事的起源,不僅造成民眾不小的恐慌,新聞台也競相報導這首童謠的可怕故事。姑且不論「妹妹揹著洋娃娃」這首兒歌背後所隱藏的故事真實性,卻已經激起民眾對這種鄉野怪談的好奇心。
近幾年以民間鬼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在亞洲國家如日本、台灣、香港早已屢見不鮮,泰國的巫蠱邪術題材更是殺出重圍獲得好評,讓一向以老掉牙「殺人魔」的歐美電影圈,不得不向這種流傳於坊間的鬼故事靠攏。因為歐美電影恐怖、驚悚題材不外乎是連續殺人狂、鬼屋,或是患有妄想症卻渾然不知的病人,不過這次由《奪魂鋸》第一集導演,以及編劇最新打造的《Dead Silence 死城》就是一個流傳於民眾口中,有點類似「虎姑婆」的故事,講述一位名叫瑪莉蕭的老婦人,每到晚上就會尋找仇家殺人,割斷他們的喉嚨,竊取這些人的聲音。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要成功必定要努力,沒有努力必定不會成功」,這一句話往往激勵不少人心,鞭策人們奮發向上才能功成名就。但是你週遭一定有這樣的人,這種人從小到大沒有經過什麼崎嶇之路,在課業上一帆風順的畢業,甚至出了社會後,平步青雲一路獲得長官的賞識,最後坐了大官享盡一切榮華富貴。這種人沒有什麼特別的過人之處、也沒有巴結別人的好口才,唯一有的,就是他用不盡的好運。在電影《Match Point 愛情決勝點》影片一開始開宗明義的說到,「好運往往比好心來的重要」,告訴你一切的勝點取決於你的運氣夠不夠好。在球場上,運氣好,觸網的球順利飛向前方獲得勝利,運氣差,球不過網而往下掉。
《愛情決勝點》不是啟發類型的電影,告訴觀眾應該怎麼做才能獲得好運,因為故事中的男主角克里斯也摸不著頭緒,為何自己的運氣會如此莫名的好。《愛情決勝點》也打破有努力,夢想就離你不遠的美好結局,或是盡情揮灑青春的勵志喜劇。它摧毀一般人美麗的尋夢過程,就如同女主角諾拉,辛苦的從美國飛往英國尋找自己的一片天,但是運氣差到每每試鏡,屢屢沒被錄取,又加上不受男朋友母親的青睞,甚至到最後自己不可預知的壞運即將來臨。簡單的來說,《愛情決勝點》很巧妙的闡述「好運」這種虛無的存在。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想看《Bridge To Terabithia 尋找夢奇地》這部片的朋友,先思考下面一些問題。首先,你是一個愛幻想的人嗎?即使你現在是個成人,你內心還保有赤子之心嗎?如果你的回答都不是,那就請不要輕易嘗試這部電影,因為理性主義的你可能會對《尋找夢奇地》感到傻眼。
最近剛看完《尋找夢奇地》的朋友,大概有九成都在痛批這一部電影,有的人看完一頭霧水,甚至破口大罵要退錢,我認為並不能責怪這一部電影,因為它就是根據美國童書改編而成,要怪就要怪台灣人不知道這個故事。不是電影公司拍的爛,是故事架構的確就是這樣設定。《尋找夢奇地》的類型除了歸在奇幻、冒險,還有「家庭」這一項,如果真要要怪,就要怪片商用《纳尼亞傳奇》當作此片的號昭,讓想看奇幻、特效的人大失所望。包括我自己在內,對《尋找夢奇地》這本小說所獲得的資訊甚少,所以當去年暑假電影公司搶先出預告片,馬上就吸引注我的目光。不能否認片商把預告片剪的非常成功,自己也是因為預告片所以想看這部電影,不過《尋找夢奇地》與《纳尼亞傳奇》實在是八竿子打不著,奇幻冒險的部分在電影中所佔的比例很少,可以說是片商把整部電影的「奇幻冒險」部分全剪進去預告片中。那《尋找夢奇地》這個故事到底在說什麼?說穿了只要你不是現實派的人,一定看的懂片中傑西與雷絲莉,兩位主角到底在做什麼。
Morris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